师生文苑

  • 到底能不能忘却

    时间:2008-09-06 08:50:18  来源:  作者:

  •  

    很早就看过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虽然题目的意思基本能看懂,因为文章第一段就已经说得很明白。“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先生说他写作此文,就是为了摆脱悲哀,将两年前遇难的“左联五烈士”忘却。可按常理说,写下来就是为了永远地记念,他却为什么说这种“记念”,目的却本在于“忘却”呢?

    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自己开始写作之后。每每遇上好的题材,如果不找机会写下,心里就会一直有所牵挂,久久不能释怀。而一旦下笔成文,时间一久,竟也慢慢把这事给忘了。所以有时为了让自己“轻松一下”,干脆有了题材后就赶快动笔,以免时常挂念。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看着灾区人民勇敢自救,看着四面八方向他们伸出援手,我想必须给灾区写点什么了,不然内心是不会安宁的。在518中央电视台的赈灾义演结束后,时间已过零点。我坐在电脑前,双目紧闭,边让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边摸索着键盘,任心中的情感恣意流淌,一口气写下了100多个诗节的长诗。

    写完全诗,只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必须得干的事,心里那种堵堵的感觉得到了释缓。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还是觉得为灾区做得太少了,还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冲击着我的胸膛。612那天,我再次忍不住写下《走过灾难——写在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之际》一文,以表达自己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对在灾难中表现出来的美好人性的讴歌。

    我想,写作本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如果郁结于心,不让它宣泄出来,又怎能让自己“忘却”?不能让自己忘却,自然无法投入新的生活与战斗。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的结尾中说:“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讯说写作此文,“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否则他会在黑暗的世界窒息。所以他必须先要纪念他们一番,让自己忘却这种悲痛,再去和那个世界拼斗。如此看来,先生文中的“记念”是为了让自己先行“忘却”,而这种“忘却”却是为了让自己和更多的人能更好地去纪念死难的烈士。“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先生的这种“忘却”绝不是从心底里抹去烈士的鲜血,而恰恰反衬出了他内心无法摆脱的悲痛——自己不暂时把他们忘却,竟连更好的记念他们的方式都找不到!而此时离事发当时已有两年,先生还依然被这种强烈的情绪所笼罩,可见他内心的悲痛之深。

    所以,先生表面上说是“为了忘却”,其实目的根本不在于“忘却”,也实在无法“忘却”。正如我自己写文章,写下来真的是想“忘却”吗?真的能“忘却”吗?答案是千真万确的——不能!因为你写的东西早已浸入到你的骨髓,深入到你的灵魂,早已和你融为一体,有时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