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文苑

  • 书的味道

    时间:2008-05-16 17:17:23  来源:  作者: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大概就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读出的书中味道吧。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味之香浓之魅力,透过晋陶渊明这“忘食”可窥一斑。

    “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佳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是我国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读出的书之“三味”。稻梁者,粮食也。佳馔者,精美饭食也。醯醢者,醋与肉酱也。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幽幽书香早已浸入了鲁迅先生的每一道骨髓,每一根血管,每一丝神经。

    古往今来,幽幽书香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学士,西方亦是如此。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国文学泰斗莎士比亚如是说。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形象地说。

    ……

    今读李元洛先生的美文,方知在读书方面我国南宋有两位诗人是颇值得圈点的。一位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瞧,书对于他不仅是美食,还可以御寒。这书,味道不错吧,何物能比!

    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也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读书》一诗与尤袤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船中活计只诗篇,

    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绝句当早餐。

    这“半山”是谁?王安石也。他不仅是一代名相,著名改革家,其诗作也相当不错,大部分诗歌表现了他的远大政治抱负与批评精神,尤其是绝句清新丽人。不然,人家杨诗人怎会读着读着,口舌生津将其当“早餐”呢。

    杨万里在《读笠泽丛书》(之三)还说:“拈着唐诗废晚餐,旁人笑我病诗癫。世间尤物称西子,西子何曾值一钱。”杨万里因好读唐诗,不但连晚餐都废除了,而且竟然说相形之下,即使大美人西施也不值一钱。——这唐诗之味何等了得!

    无须置疑,以上名家正是靠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物我两忘的读书精神,方才品读出了书中真味,最终在文学方面成了独树一帜的一代大家。

    当然,我们要品读出书中真味,绝不是靠“三分钟热度”,一蹴而就的。大学问家王国维说得好,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大抵要经过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界,无异于凤凰浴火,赢得的定是重生、新生。

    开卷有益,但并不是卷卷都有益,尤其是当今图书市场仍有一些“泥沙”,甚至是“精神毒品”。我们要像冰心老人所说的那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如果读书人都能像以上名家以书为友,以书为粮,以书为金,或历“三境界”,学问焉有不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