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30 20:51:49 来源: 作者:
“十年磨砺投一剑,亦荣亦枯此心甘。此生虽无凌云志,要撰真情在人间。”一个普通农民,多年磨砺让他成了省作家协会的作家;一个只有中学文化,打过工、经过商的“商人”,却出版了专著,发表了上百万字的作品——
一个农民的作家梦
在桃源乃至常德的文学界,徐探都是个知名人物。近几年,这个生活在桃源县龙潭镇的农民作家更是力作频出:长篇小说《永不消亡》获丁玲文学奖,武侠小说《龙形山》在“潇湘书院”文学网站发表后广受好评,长篇纪实小说《悲壮辰河》正与出版社商谈出版……
“其实,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做作家梦。”面对记者,徐探侃侃而谈。他说在读小学时,自己就十分喜欢看课外书,尤其是小说。“那时候家里比较穷,哪里还有钱买书?”徐探清晰地记得那时大家知道他是个读书迷,不管谁买了新书,都常常第一时间借给他。
读中学时,徐探不再满足看那些童话和故事了,他想法弄来了《水浒》《红楼梦》等几本破损的线装书。书中优美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如饥似渴地读着。有时甚至比其它同学早起一两个钟头,爬到学校后山去读,为此还经常错过吃早饭的时间。也正是那时候,徐探开始萌生了写小说的冲动。
中学毕业后,徐探回家务农,尽管每天的农活很重,但仍在农忙之余坚持练笔。1983年,他的第一篇小说《抽烟》在县里的《桃川》杂志上发表,这对一名初学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信念。后来为了生计,徐探做过泥瓦匠,照过相,也曾外出打工、经商。但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和磨难,他都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
回忆那段时光,徐探深有感触地说:“在艰难的生活面前,正是文学这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顽强地走了下来。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也只有文学是我的精神支柱和寄托。”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外漂泊了十多年,徐探回乡开办了一家商店,生活也逐渐安定了下来。可过去的种种经历时常浮现在眼前,他再次产生了创作的强烈欲望。
2002年3月,徐探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永不消亡》,一个月就拿出了初稿。2004年,这部由远方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在第六届丁玲文学奖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不久,徐探又开始了武侠小说《龙形山》的创作。去年,他又完成了长篇小说《悲壮辰河》,短篇小说《春明山上的豪华别墅》也获了常德市建设新农村征文三等奖。
“从事文学创作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激励斗志,陶冶情操,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徐探说,作为一位世代务农的农民,一个小商店的经营者,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算是快慰平生了。但他会永不满足,一直沿着文学路走下去……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