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7-22 15:27:33 来源: 作者:
十多年来,我从北方来到南疆,先后在几个单位工作,许多东西都忍痛舍弃了,唯有书厨里的一本邮册一直伴随着我。虽然现在由于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再继续集邮,但我仍会不时拿出这本邮册翻翻。一捧起它,我就仿佛一下回到了难以忘怀的学生时代。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在少年时代也有广泛的爱好,除写作外,我还喜欢画画、集报、集火花。第一次接触邮票,是向报刊投稿。当时我在农村的一所小学读书,寄信要到3里外的集镇。由于是小镇,邮票大都是面值8分的“万里长城”。第一次看到另外一种邮票,是在大哥从他就读的德州师专寄来的信封上。那天我放学回家,父母已经看了来信。我发现了信封上那枚宫灯邮票,并发现那枚邮票已被母亲无意中剪掉了一角。于是,我嚷着发动一家人帮我找。
从此,我对邮票产生了兴趣。当时,我的名字接二连三地在《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报刊上出现,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同龄朋友给我来信。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一直坚持每信必复。由于经常跑邮局,我与那里的工作人员慢慢熟悉起来。有位姓代的邮递员,我叫他代叔叔,每次有报社寄来的样报和稿费,他都会及时送到我手上。他的爱人也在邮局工作,得知我喜欢集邮,每次有特种或纪念邮票,她总是给我留一套。看到有的用户信封上贴着不常见的邮票,她也会请他们帮忙将上面的邮票换给我。就这样,我虽然在乡下读书,也集到了不少珍贵的邮品。
中学时代,先后有五六百位朋友给我写过信,他们中也不乏集邮爱好者。当时在北京市呼家楼中学读书的昱煜听说我喜欢集邮,每次给我来信,都会贴上不同的邮票。后来她到北京医科大学就读,并到加拿大留学,也一直坚持给我写信,我也因此得到了不少国外的邮票。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桥圩镇一中的杨晓,是在《中学生学习报》上看到我的名字后给我写信的。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来信就羡慕我生长在北方,冬天能看到鹅毛大雪。她说她们那里的雪没有落地就不见了,说白雪是不是有点像食盐,并希望能有机会到北方看雪。看了我写的一篇有关集邮的文章后,没过多久,她就将自己集的邮票全都送给了我。捧着《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郑和下西洋五八0周年》、《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等一系列珍贵的邮票,我兴奋地翻来覆去看了很久……
岁月匆匆,二十年来,我经历了许多人和事,但儿时那段集邮的经历却时时在我脑海浮现。现在,给我写信的朋友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有的在自己的家乡创业,有的和我一样,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家乡,也有的已经漂洋过海。但我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由来已久的梦想,那就是能再联系到那些我遍及天南海北的笔友……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