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4-23 15:37:15 来源: 作者:
中新网4月23日电 (张中江)“世界读书日”又至。在物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不少人扪心自问: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希望提倡全民读书,“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其中意味,值得深思。
今天,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前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号召,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读书”仿佛成了一个奢侈的愿望。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户均年消费图书仅1.75本。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忽视了阅读所能带来的乐趣,又如何才能使人重新发现读书之美?
图书阅读率仍有待提高 近半数国人觉得书“很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忙于工作和交际,却鲜有时间翻看书籍。不少相关的报道中,都透露出对人文精神流失的焦虑和担忧。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户均年消费图书仅1.75本。传统图书阅读率呈持续走低态势,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降低了14%。至于不读书的原因,49.4%的人归结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说“没有习惯”。
昨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增长了0.5%。但调查结果也表明,只有不到四成的国民(38.6%)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表示满意。近半数国民认为当前图书价格“比较贵”或“非常贵”。
有鉴于此,在读书界,甚至出现了“人文杂志遭遇寒冬”和“人文阅读遭遇危机”的说法。有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阅读,正在受到商业物质主义的冲击和挑战。
那么,对于不常读书的人来说,可供支配的时间里又在做什么呢?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看电视仍是城乡居民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以自由支配时间4小时21分钟,农村居民为3小时47分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看电视时间1小时53分钟,农村居民2小时10分钟。但单从阅读书刊的时间来看,北京市城镇居民每天所花时间为22分钟,农村居民每天阅读书刊所花时间仅为8分钟。
数字化阅读流行 是否可以取代“书香”
与传统阅读走低形成对照的是,数字化阅读正成为全球性趋势,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所接受。英国25岁以下人群中超过30%阅读电子书,日本手机小说《深爱》销量更是达到250万册。
回到中国,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的阅读率已经超过传统图书。前者占36.5%,后者则下降到34.7%。
一些人对这种趋势表示了担忧。在他们看来,网络阅读形式渐成人们的阅读习惯,可能造成国民思维能力的弱化。网络小说看了一堆,阅读《论语》的那个美好午后仍是遥遥无期。
但在另外一些人眼中,阅读早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传统纸质图书不再是人们阅读的惟一选择。说中国人远离了全民阅读,不过是杞人之忧。
著名作家王蒙对读书的看法比较宽泛。在他看来,网上浏览也是阅读的一种。不过,阅读纸质的书,能带来更高的专注、平静和思考。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出现一些浮躁的风气,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一些人不读书,缺乏应有的风度,缺乏对事物的专注之心。
为什么读书? 于丹:滋养自己
“读书无用论”在当下仍有一定市场。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者是看到寒窗十数载的大学生难觅工作机会,或者是忙着赚钱认为读书浪费时间。
著名学者于丹日前在做客人民日报谈到读书的功利性时,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
在于丹看来,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于丹认为,文化能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 读书就是干这个的,就是滋养自己。
学者:应有国家的“读书节”
当前图书阅读率走低的现状亦引发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担忧。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王余光,就在两会上再次建议国家设立“阅读节”。在王教授看来,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
有评论认为,国家“读书节”的设立,在这种文化和精神的仪式下,我们的阅读将变得高贵、神圣和富有尊严。
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在于儿童
在学者曹文轩看来,孩子的阅读情况,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如果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曹文轩认为,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些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则表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儿童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爱上图书、爱上阅读。”
全民阅读 树立民族新形象
如何让国人重新发现阅读之美?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尤为重要。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促成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希望各地结合实际,设计和实施推动本地区全民阅读活动的具体安排。同时,要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活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阅读。
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表示,“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有评论指出,比之“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照读”的车胤,地铁中的阅读者应该是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的新形象。
背景资料: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一个作为世界文学象征的日子,因为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同时,这一天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莫里斯·德·昂,以及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等等。所以在这一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体大会上,向伟大著作和它们的作者致敬;鼓励大家尤其是青年人去发现读书的乐趣;唤起大家对这些为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伟人的再次敬仰是必需的。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