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18 11:52:10 来源: 作者:文渊 姚定国
一、课题设计论证
1、课题界定(诠释课题名称中的核心概念,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兴趣淡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导致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目前,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的多个原因,导致农村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其比率不断增加,开展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验研究,正是希望从认识、实践等多个方面,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确定学困生对象,找到帮助学困生排除心理障碍、优化学习心理、提高学习能力、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
2、选题缘由(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述评、理论依据、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中学基础教育改革,正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促进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我校经常外派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少学困生存在,这一现象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与“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悖。因此,在农村中学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很有必要。
研究现状评述: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进入新阶段,研究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其落后的学习状况,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困生成功迈入社会。国外转化学困生的研究比我国早,理论研究也比我们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的课题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理论依据:
①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② 心理学观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多方面,如社会、教育、生理、心理等。
③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⑤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
⑥ 陶行知教育教学理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用学生的教替代老师的教,用学生的教促成学生的学。
研究意义:
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教师有此希望,家长也有,学校更是希望能减少学困生数量。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此课题研究行程会碰到许多阻碍,我们自信通过几年的探究,会探索出较全面且能真正转化学困生的诸多策略,促进学困生的健康发展。
3、研究思路(研究目标或理论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
研究目标或理论假设:
(1)探讨农村中学各类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了解学困生心理特征。
(2)寻求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应对策略。
(3)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
(4)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及学业成绩。
(5)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转变教师观念,全员关爱学困生,促进学困生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多种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差等问题,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科教育质量、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① 调查分析学校“学困生”成因及心理,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针对“学困生”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②建立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学互教活动的策略研究;寻找优等生与学困生共同进步的平衡点的策略研究;简化师生都能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研究方法:
1、操作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如:确定对象→调查成因→关心爱护、对症下药→学困生讲课→坚持不懈、促其转化。
2、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扮演老师讲课的文献。
3、调查分析。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4、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汇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后期成果。
研究步骤:
调查准备阶段(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20日)组建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确定研究范围,深入调查,了解现状。
课题开题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5月30)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调动学困生参与现代课堂教学活动的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特别是方法与措施。促成开题成功。
实施调整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7年3月20日)对课题方案的各种方式方法全面实施,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
人员分工:
文 渊:主持课题工作,具体完成课题立项审批书、开题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负责参研人员课题工作的统一调度,课题的质量、经费和宣传。
姚定国:课题主持人之一,课题工作小组副组长,与文渊共同完成课题立项审批书、开题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负责研究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样板课录制。
李俊校长:负责课题全面工作,协调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指导与实施学困生的心理咨询与矫正工作等,研究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评价方案。
谢为民:课题样板课录制,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学校教育如何使农村中学学困生的环境优化,从而改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谭 秀:课题工作小组副组长,协助课题主持人完成课题立项审批书、开题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具体研究语文教学促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编辑课题案例集;负责在资源网中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他山之石文章,编辑他山之石集。
罗 丽:课题工作小组副组长,研究如何发挥年级组的校中校管理作用,协助教师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及学困生成因、学困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矫正,编辑学困生成因集、课题案例集,负责课题会议记录。
戴长城: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及学困生成因、学困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矫正,编辑学困生成因集、课题案例集。
李 琳:研究英语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编辑课题研究人员课题论文集,分类编辑课题资料。
吕慧兰:研究地理教学对“学困生” 的转化措施,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研究。编辑课题案例集、学困生感言集。
周满华:研究历史教学促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编辑学困生情况调查集、学困生感言集。收集课题资料。
罗中元:研究政治教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编辑课题案例集,研究学校、社会、家长三者如何形成合力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形成文字资料。
田和轩:课题样板课录制,研究物理教学促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编辑学困生情况调查集、学困生感言集。收集课题资料。
全体参研人员的课题工作由文渊统一调度,每一位参研人员要完成一至三篇省级或市级论文,交获奖证书、论文原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交下载文章、封面、目录等。
二、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与成果、已获得的参考文献)
我们对学困生作了如下实践和探索:
① 建立学困生生快乐成长袋。每学年初,班主任、科
② 分析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根据我校学困生的状况,可把他们分为纪律松散型,品德不端型,厌学弃学型三类。学困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缺乏学习兴趣。 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学习,烦学习。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b、学习品质差。 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c、参与意识不强。 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不愿参与学习活动。所学知识没有系统性。
③ 剖析学困生的成因:学校教育失误、家庭环境不利、社会教育失误、学生自身导致等等。
④研究实施了转化学困生的途径和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及创新课程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师德师风,提高育人水平;综合治校,分级管理;构建促进学困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家庭社会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近几年来,我校的立项市级课题不少于五个,县级课题不少于八个。结题的市级课题有四个,结题的县级课题有六个。
主要参考文献有: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文献;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研究力量(课题组成员构成情况、课题组成员研究经验与学术背景)
课题组成员构成情况:
在主研人员中,有县中校长、县教研室主任、校团委书记,有各学科的骨干教师,还有班主任;有高级教师,也有从教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
课题组成员研究经验与学术背景:
我校有很强的学术氛围,有四位同志是湖南教育网上较活跃的网友,分别是文木山人、坐看云起、楚云、鼻先亮等。2010年度被湖南教育网评为先进个人有三人,2011年度被湖南教育网评为先进个人有两位。这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每年先进个人的名额只有二十来个,我们一所学校就占了十分之一强。有一位老师还是湖南教育网上的版主之一,有现代诗人的美名,还有一位老师被评为湖南教育网省级优秀通讯员。
主持人文渊同志为学校骨干兼任团委书记。主持人姚定国同志长期从事“优等生讲课法”这一教研活动,2003年在桃源县课堂教学晋级达标活动中获全县三千老师中第一名的好成绩,主持过市县三个课题,另在一市级课中担任主研人员。2010年被湖南教育网评选为原创作品十佳之一。
3、研究条件(经费的需要额度、保障渠道、大体流向;所在单位建校时间、学校规模、师资队伍、科研氛围;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力量、技术支持情况等)
经费的需要额度、保障渠道、大体流向:
课题经费大约需要两万五千元,学校负责保障渠道,资金的大体流向可为三部分:专家评审费,请外地专家到我校讲课,主研人员走出去到外地取经学习。这次课题的主研人员由两家单位组成,县中学校和县教研室,所需费用以县中学校承担为主,若有缺额,由县教研室分担一部分。
所在单位建校时间、学校规模、师资队伍、科研氛围:
我校始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建校时间历时久远,五、六十年代一度成为我县第一流的县办高中,现有师生两千人,其中有教师一百三十人左右,高级教师三十多人。
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力量、技术支持情况:
宣教局局长、学校校长、教研督导室主任都非常支持课题工作。学校规模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每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还有供两、三百人的阶梯教室一间。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一部,还可提供摄像机和多媒体等设备供课题组使用。
三、课题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人员
1、课题组领导小组:
组 长:宣教局局长李宁。
副组长:桃源二中学校校长李俊、宣教局教研室主任谢为民、督导室姚定国、团委书记文渊。
2、课题组工作小组:
组 长:文 渊
副组长:姚定国、罗 丽、谭 秀
3、课题主持、主研人员:
主 持:文 渊、姚定国
主 研:李 俊、谢为民、谭 秀、戴长城、李 琳、吕慧兰、周满华、罗中元、罗 丽、田和轩
4、研究成果分工
阶段性成果:
1、课题开题、中期及结题研究报告(文渊、姚定国)
2、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的调查报告(谢为民、谭秀)
3、研究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周满华)
4、研究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吕慧兰)
5、研究如何在班级工作中转化学困生(戴长城)
6、研究如何使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李俊、罗中元)
7、研究学困生在社团活动中行为习惯矫正的策略(田和轩、李琳)
8、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困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防止学困生厌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罗丽负责,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
最终成果:
① 研究报告:《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创新策略研究》 (文渊)
② 论文集、他山之石集:《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创新策略研究》论文选编(谭秀)
③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创新策略研究集(戴长城)
④教育案例集(教育叙事集、学困生转化案例、学困生感言集)(谭秀、罗丽、田和轩、周满华、罗中元、戴长城、李琳、吕慧兰)
⑤课题样板课(谢为民)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