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 语文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时间:2010-05-11 08:05:16  来源:  作者: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经市教科院批准的市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于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拟研究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题界定

    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包括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途径与方法”三个核心概念。

    农村中学学生:旨在表明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校情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对象。而且相对城市中学生而言,农村中学生拥有的信息量整体较少,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一直以来阅读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研究这部分学生的阅读现状很有现实意义。

    阅读兴趣 :旨在表明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如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而强烈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于漪在《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先导》(《于漪文集》第一卷)中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就会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动。

    “培养途径与方法”:旨在表明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总结出一套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途径”,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与路径;“方法”,即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需要制定的行动方针及实践的总和。

    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 指我校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结合“校情”“生情”,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而进行的路径、方法和行动实践的研究。

     

    二、选题缘由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曾祥芹和韩雪屏两位阅读专家曾研究,新世纪的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一致认为阅读的深度、广度、效率的形成,最佳时期就是中学阶段,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又是相互关联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爱读是会读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2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阅读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阅读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解答好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更重要的是指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加以关注和研究。当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提高阅读兴趣的强烈呼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极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这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3、农村中学校情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中学生数量剧增,即使有少部分父母在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我校就属于农村中学,正是由于办学条件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自幼就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基础较为薄弱,阅读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阅读,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校的校情,寻找有效途径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研究空白填补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市级、县级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没能让那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教师的乐趣、学生的渴求,成为师生忘情的精神享受;相反,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一种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我们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文本,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便是梳理出几条所谓的规律,让学生记记。遇到公开课更是去追求表面的繁荣与新奇,而学生却很少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意识淡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造成的。因此,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致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对我校来说既是一项研究的空白,同时又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应该去研究,也值得去研究。

    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教育界对阅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行动研究读书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阅读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09年的主题是读书与未来 于漪、曾祥芹和韩雪屏阅读专家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并强调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都纷纷投入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各类刊物都能看到发表的相关论文。这些对与我们的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些研究也只停留在短时效应和肤浅的层面上,既不系统,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终身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希望在专家的理论指导及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四、理论依据

    1兴趣理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主张。的确,正是因为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重要,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这种认识和能动的价值,明代学者王明阳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也说:“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来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挥动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曾谈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会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动。

     

    2、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兴起建构主义思潮。它对笛卡儿的教育认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的观点。之后,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此,建构主义思想渗入语文阅读教学中。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五、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问题,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2)探讨出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和无模式可借鉴的问题。

     

    2、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现状的调查。

    采取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主要包括: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期待等。

    2)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坚持哪些原则,通过哪些途径等。包括: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理论研究

    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原理、机制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②“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证研究

    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出激发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如: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研究。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难点。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教育对策,主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为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实际操作方法,如: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3、具体实施措施设想:

    1)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我们还可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位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学校的“广播站”也可开辟佳作赏析节目,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如,经常在校内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名著名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背诵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并且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以教师阅读兴趣的外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介绍好书,做出个读书的表率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4)以教学各环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做到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只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与方法,更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各环节(预习、导语设计、课堂研读、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的优化,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5)以写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得“写”;在写作课中,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又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所开展的以写促读活动,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动学生动笔去写,首先是为了更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阅读、感知、梳理文本。认真读书,也许不一定有多少话写,但不认真读书,是一定没有话可写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写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写的过程,是对课文阅读理解的梳理。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妙处,虽然表面上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获的是对教材内容更透彻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释放学生的心灵。

     

    4、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检索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2)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著作、报刊、网络、实地听课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因素及其对中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学生问卷、师生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阅读兴趣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

     

    5、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6、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12—20103月)

    (1)    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104—20106)

    1培训研究教师,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5)展开实验研究工作。开展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07—20127)

    1)高质量地搞好主题研究工作。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3)在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有关的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8—201212)

    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

    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

    4)迎请专家结题。

     

    7研究的预想成果

    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预期获得如下成果:

    1)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3以写促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8、研究的预想成果形式:

    分阶段完成论文及实验报告

    1)调查报告(基于课题实验所进行的各项调查情况)

        2)实验报告(实验总体报告、阶段性计划与总结等)

    3)论文(基于课题研究的各类论文)

        4)来源于学生的多样化的延伸性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各类作品等)

    5)实验教师、学生的各项成果如案例、影像资料、发表或获奖作品等。
     

    9、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研究的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李  宁(校长)

    专家顾问:姜胜云(县教研室主任)

    课题组主持人:印  

      员:龙飞章、向良成、谢明华、姚定国、徐林、钟克定、徐雪军、万中云、文美云、李晓英、罗名花、吴艺辉、郭飞、文汉庭、文渊、熊福民

     

    2)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宁(领导小组组长)

    ——对课题进行管理与指导,并负责经费与条件的保障。

    姜胜云(专家顾问)  ——对课题进行管理与理论指导。

      波(课题主持人)——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各种报告。

    谢明华(档案管理员)——负责开设与管理校园网站课题研究专栏,创建网

    络交流平台。

        姚定国(学科之间交流代表)——通过数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向良成、郭  飞、文 渊——农村中学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李晓英、印             研究

    徐雪军、徐 林、吴艺辉——农村中学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文美云、罗名花           研究

    龙飞章、谢明华、文汉庭——农村中学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培

    万中云、钟克定、熊福民  养途径与方法研究

     

    六、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基础

    1)前期工作

    前阶段我们已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现阶段正进行开题论证以及研究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论证与培训学习,使研究人员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广泛了解研究动态,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2)前期成果

    我校前几次承担的都是作文课题研究,在阅读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起点不高,在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教学方面目前我们已获得的相关前期成果有:向良成老师的省级二等奖论文《落实素质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县级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与吟唱诵读》、县级三等奖论文《感悟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中的初步探究》;徐麟老师的省级三等奖论文《探究性学习中的阅读教学》、《现代教育报》上发表的论文《关于阅读教学特征的探讨》;印波老师在《常德日报》上发表的论文《诗教》。

    3)我们已获得的主要参考文献有: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赵大悌 赵小刚主编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出版;

    《语文新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  2003年颁布;

    《高中语文教育评价》 张玉新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阅读学原理》  曾祥芹  韩雪屏主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于漪文集》    漪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概念》  曾祥芹   《语文教学通讯》200313

    《论构建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上的贡献》李国栋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研究力量

    我校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之风,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实干精神佳的科研能手,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富有开创精神。本课题组成员大部分都参加过县级课题研究,有的还参加过市级和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校长,本科学历。管理意识超前,教学理念先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是一名在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校长,懂业务,精管理,舍得教育投资。

    龙飞章:副校长,大本学历。分管业务的同时依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单班教学,有时间,有能力参与课题的研究和指导。

      波: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中教一级职称,大本学历。好学上进,勇于探索,勤于交流,富有语文阅读经验,善于课堂艺术的研究,多次获得各级教学比武奖。

    向良成:高二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职称。从教几十年,亲身经历了新课程的数次变革,手头掌握有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参加过多项课题研究。

    谢明华: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语文把关老师,中教一级职称,大本学历,县级骨干教师。精于管理,勇于探索,性格雷厉风行,工作效率高。并多次承担作文教学研究的主持工作。

    姚定国:初中数学老师,长期从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并完成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次应邀参加语文组的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课题组提供相关的经验与方法,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发展。

    徐林、钟克定、吴艺辉、徐雪军、万中云、郭飞:高中语文老师,都是大学本科学历,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在校级教学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

    文美云、李晓英、罗名花:高中语文教师,大本学历。年轻有为,富有活力,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有激情,有感染力,有精力完成课题的分工。

    文汉庭、文渊、熊福民:初中部骨干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同时还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3、研究条件

    1)教育教学条件优越。我校为农村远教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有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校园广播)来辅助教学,能满足教学(活动)所需仪器设备和设施。图书室拥有师生课内外阅读的图书、报刊、杂志。

    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由校长亲自领导,选拔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保证各子课题能正常开展研究.

    3)本课题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咨询了许多专家,确保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并专门邀请县教研室姜胜云主任为课题组顾问,对课题进行管理与理论指导。

    4)制定了全面细致的《课题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性和务实性。

    5对于课题设计的经费,学校将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该课题预计研究经费5000元,来自学校行政拨款,用于资料编辑、订阅刊物、外出学习、奖励研究人员等。

     

    七、研究困难

    课题研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也要面对许多困难。

    首先,从课题组成员本身来看,课题组成员90%以上都肩负较重的教学任务,有的同志还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此繁重的工作负担,如何还有精力,还有热情投身课题研究?利用什么时间搞课题研究?怎样处理好教学、管理及课题研究的关系,以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机开展课题研究,又利用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这些都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作为主持人的我又是第一次承担课题主持工作,虽然在这以前,我参加过课题研究,但涉入的层面不是很深,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且课题研究工作本身要求课题组成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一定的研究能力。从这点来说,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从研究对象本身来看,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培养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何让“不喜欢阅读”甚至是“不阅读”的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以上几点,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耗费我们的精力,阻碍工作的进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困难即挑战,问题即价值。正因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的工作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理由要坚定不移地做好这项工作,为此,我提两点建议:
      首先,我们真诚地希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得到教研室专家的指导。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盲目性,才可能少走弯路。我们也希望教研室和学校多为我们教师创设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在与其他课题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专业得到成长,技能得到提高。
      其次,希望我校课题组成员不畏困难,不辞辛苦。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勤于交流,善于总结。在反思与实践中提升科研素质,增长教育智慧。
      最后,在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和我校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共同期待三年后,我校《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圆满结题!

     

    以上为我校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审议,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报告人:印 波

    20105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