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3-10 14:07:34 来源: 作者:
热衷快餐文化,上网成瘾,娱乐至极……90后给人的印象似乎有些负面。但记者在春节前后和新学期走访湘西州、长沙市的一些中小学和图书馆时,欣喜地发现无论是校园还是图书馆,不少90后手捧《论语》《三国演义》《弟子规》《唐诗三百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书籍读得津津有味。教育界人士对此甚感欣慰。
90后读中国四大名著和其他一些文化典籍的整体状况如何呢?记者随即在他们当中作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是,97名90后学生中,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的仅2人,这2人是受父母亲工作职业的影响和引导去阅读的,而不是自己的需求;从没读过的有22人;零零散散读过某些篇目的有73人。而读过其他如《战国策》《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简爱》等中外经典著作的更是少得可怜。对于有近10年阅读经历的高三学生来说,这一现状不容乐观。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记者通过调查,得出四个方面的原因,并试图通过采访专家、教师、家长等寻求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让90后把阅读经典当作是生命成长中的一个重要习惯。
1、现状:“四个方面”导致经典阅读缺失
高考升学考试的压力影响着高三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名著,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湘西州某示范性中学一位姓向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100天,我们就要面对高考,在班里,大家都在埋头做试卷,谁还会有心思去看名著。”湘西博雅高级中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在谈到中学生阅读经典书籍时,也显得有些无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难免忽视了要求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而只是注重训练学生如何解答阅读试题的技巧。我们不能否认,考试试题中选择的阅读文本虽有一定的思想性,但选读的经典太少。无形中给学生漠然阅读经典著作找到了一个合理借口。
电视和网络很大程度上冲击着90后的阅读方式。电视相对书籍而言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容易吸引学生的观看兴趣。永顺一中高一134班学生石杨卓告诉记者,尽管自己读过几次《三国演义》,但她更喜欢买碟回家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她坦言,自己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分析,大多还停留在形象感知的层面,对《三国》这部典籍还缺乏理性的思辨。
教师自身阅读典籍不足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活跃在中学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是45岁以下的老师,他们中大多素质较高。但时下受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影响,也使得有些老师开始按捺不住了,少了昔日的那份传道授业解惑,少了那份青灯下读书的淡泊,使得他们对经典研究不够深入,很难助长自己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分析经典名篇的时候,身上也有了几分浮躁。
家庭藏书和阅读氛围,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春节前,记者分别在吉首市雅思实验中学、龙山县第四小学、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等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都与家庭的藏书量有一定的关系,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到语文学科的测评成绩。
小学语文测评上95分的学生,家中藏书一般不少于400册。中学语文成绩上115分的,家长藏书不少于2000册。他们的家庭藏书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以经典名著、故事书、科普类书籍居多。他们父母当中,至少有一个喜欢读书。但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有藏书。大多数家长,得为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操劳不停,尤其是来自农村的高中学生,他们几乎很少有接触典籍的机会。
2、策略:寻找90后阅读经典的有效途径
经典著作凝聚着一个时代中的某些重要文化元素,可以通过阅读它,来知晓过去,借鉴之用于未来。她能经受住岁月的洗礼、时空的穿梭,变得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让人能从中寻找到一份宁静、一份思辨。
国家教育部曾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了推荐书名。但是,由于经典名著读起来有些吃力,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青睐,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经典?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的王明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语文考试的功利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王教授的女儿在吉首市一中上初二,他很少过问孩子语文考了多少,而关心最多的是孩子每读完一本书,是否向他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甚至他还会在孩子的业余时间里,与孩子重新读经典中的名篇名段名句。
吉首市一中的文老师说,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优化阅读教学流程,突出引导学生“读”和“感”的环节,帮助学生领悟经典文本的内涵,实现经典文本“思辨”与“感悟”的内在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光靠老师的传授远远不够,自己还要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写读书心得,提炼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来。”花垣县民族中学学生张也向记者透露了自己读书的方法与体会。
“阅读应该从儿童抓起。”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负责人认为且也坚持这么做。2010年寒假期间,他们就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了课外典籍《童年》《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因为童年是阅读的启蒙期,是最需要各种精神营养滋润的时候。
有教育专家指出,每个人的阅读成长史从童年这个时候开始,是个最佳的选择。在长沙以文化打工为生的杨先生,每次回老家,都会给自己哥哥的孩子带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声律启蒙》《弟子规》《伊索寓言》等典籍。经典的阅读,它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作用过程。据了解,湖南省教育学会的中语会与小语会自2007年底推广经典阅读以来,阅读经典已成为90后学生的新选择。记者从长沙、吉首等市的书商处也了解到:自2009年底以来,中外文学名著的销售量明显增大,购买诸如《三国演义》、《唐诗》、《宋词》、《史记》、《狂人日记》、《边城》、《文化苦旅》、《十日谈》、《呼啸山庄》、《鲁滨孙漂流记》等国内外名著的学生明显增多。作为书商、出版社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出版社可以将这些典籍的价格定得更适合学生的消费水平。
3、忧虑:读经典是否会昙花一现
专家学者们对90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回温甚感欣慰。湖南写作学会会长陈果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只有让学生热爱阅读经典作品,才有可能止住目前学生写作表达越来越不规范、想象能力下降、文字日趋华丽而内容日显空洞的不良状况。
也有人担心读经典是否会昙花一现?专家认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认识到阅读经典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90后就会把阅读经典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持久地发展下去。
青年作家龚军辉先生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认识的转变,不要将读经典与专业学习、尤其是高考对立起来,可以合二为一。如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那个学生熟读了《三国演义》,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如鱼得水。
针对忧虑,接受记者采访的学生家长建议:“教师们可以每个月出那么一道试题,考查学生对所推荐的经典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把它计入学生的期末综合测评成绩。学生既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自然就会去阅读这些经典作品。”
从培养人的层面来讲,阅读经典对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和健全人的心理不可或缺,这或许应该是我们教育思考的命题!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