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

  • 请给“叛逆”作文一点点宽容

    时间:2010-07-11 09:12:08  来源:  作者:

  •  

      最近,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学生李红豪,在一次考试中作了一篇“另类”文章,措辞激烈地抨击教育弊端。后来,李红豪被班主任要求“回家反思”,在没有悔改之前不许上课。

     

      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一大本质是教学生求真。学生在作文中抨击教育弊端,本身就是说真话、书真文的表  现。不管其中的批评对不对,这样的作文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比之生编硬造,脱离生活实际的“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的应试八股文要高明得多。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有点叛逆的真文章,却使作者陷于被迫反思的境地,颇让人费解。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的课堂真的包容不了一点点观点上的另类么?

     

      “以生为本”是许多教育者嘴边时常念叨的时髦用语。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了吗?“以生为本”就应当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给予他们表达的自由,给予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仅仅因为一篇观点不太一样的文章,就要惩罚作者,这岂不是颠覆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看来,有些人在骨子里并没有真正认同“以生为本”。他们所执行的教育原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应试为中心。在他们看来,措辞激烈的作文是有思想问题的,是“不合时宜”的,因而为了学生,为了高考的成绩,还是稳妥一些好。于是,课堂上教师宁愿让学生说假话、套话、空话,也不敢承担学生说真话的潜在风险。这就是我们的应试作文和应试教育。 

     

      在倡导开放和多样性的今天,我们反对千人一面,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追求独特思维。毫无疑问,这样的“创新”和“独特”需要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需要给予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在缺失自由和包容的环境里,创新和追求卓越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钱学森先生对于我们教育的追问。这一追问恰恰点中了学校教育的一大要害。如若我们的教育者依然限定学生的思维,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那么恐怕永远也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其实,校园里出现敢于说话,乃至思想有点另类的学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教育者对这种不太循规蹈矩的学生过度敏感,以致不顾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极力扼杀学生的个性。对于类似李红豪这样的情况,教育者应该有宽容和雅量,深刻思考、理性应对,如此方可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