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心理辅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时间:2008-09-10 16:17:29  来源:  作者:

  •  

        矛盾充满在每一种人际关系中,大部分矛盾只要在彼此宽容、公平的环境下都可以和谐解决。但有一种矛盾,却要在更多的宽容和关爱、理解和指导下解决,那就是师生矛盾。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矛盾。因此,对师生交往矛盾作出心理学分析,以把握其发展规律,并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促使其向积极方面转化,是教育心理学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作为班级管理者来说,应该通过有效途径减少冲突的出现,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在教育过程中科学开展心理辅导是缓解师生冲突的一突破口。心理辅导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一种协助和服务。它不仅仅是花点时间和学生谈谈话,做做思想工作。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学生成长障碍,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过程。在班级活动中,师生冲突主要体现在目标、态度两个方面。缓解师生冲突的心理辅导应把握特征,对症下药,以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缓解目标冲突的心理辅导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追求的目标方面都有个性差异,这必然要导致师生交往的冲突。在心理辅导中教师应注意如下两条原则:

     

      1.不训导,要引导目标冲突的产生是由于师生个性差异所致,由于不同的个性与追求,因而在目标上无法达成共识。这一方面的心理辅导不应只是训导,而应引导。训导过多地含有居高临下的成分,而引导则将师生关系定位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循循善诱的语言,不让学生觉得你在牵他、赶他、逼他,而当他猛然回首,却发现已被你领进了一个全新的境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你所既定的目标。这样的教师就是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2.不遏止、要疏导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行为主体,但又不完全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或接受教师的目标。他们在某时某刻想要完成的某一件事或某一行动,往往是由他们此刻的需要和兴趣决定的,而学生的这些行动常常与教师拟订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方面的心理造成反感,即便是接受教师拟订的目标,也只会是一个被动完成过程。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该想的,不该想的”,“该做的,不该做的”,从而活泼健康地成长。

     

      二、缓解态度冲突的心理辅导

     

      态度冲突的产生在于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师道尊严的老一套,不尊重孩子的个性,以社会角色的权威来管束学生,而忽视了在行使教育权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独立权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以缓和师生冲突。这一方面的心理辅导应注重以下两条原则:

     

      1.不训诫,要接纳

     

      教师将与学生的交往看作是愉快的合作,切忌以命令或教训的方式对待学生,而应以诚恳与信任的态度接纳学生,使学生获得受人尊重的体验,进而放开自我,与他和谐共处。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不够完善,因而难免做出有违常情的事情。教师一味的训诫或惩罚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将自己立于学生的对立面。教师应善于接纳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只有接纳的同时才能找准帮助其改正的方法。

     

      2.不刺激,要鼓励

     

      一般来说,一些教师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对后进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很严重,说话时常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厌恶或不满情绪,随意挖苦学生,对学生妄下结论。一位同事讲过这样的事情:课堂上一位学生举手发言答错了,老师随口一句:”幸亏你不会,要是你会你能举三只手。”学生羞辱地坐下,满面通红,极难为情。就这样,这位教师用尖刻的语言,把学生刚刚萌动的求知欲望一下子给扼杀了,极不可取。

     

      师生态度冲突往往产生于教师的言语敲打、伤害,当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伤害时,难免会产生消极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时应少一点“劣性刺激”,而应多一点关心、鼓励与帮助。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