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引号使用难点一点通

    时间:2008-09-08 09:16:50  来源:  作者:

  •  

    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置问题,一直是标点符号复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不少资料对此都有明确的说明: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里面;2、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只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句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语言虽然不复杂,看上去也似乎说得很清楚,但引文到底怎样才算独立成句,怎样又不是独立成句,却是困扰了不少学生。

    我认为判断引文是否独立成句,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如果能综合运用这四条标准,结论一般是很准确的:

    1、看引文是否直接做了整个句子的成分,如果直接做了成分,显然没有独立成句;

    2、看引文的意思是否完整,如果意思不完整,显然不能独立成句;

    3、看引文是否紧挨着句中的其他词句,如果紧挨着其他词句,显然没有独立成句;

    4、看整个句子去掉引文后意思还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那么引文也就不能独立成句。

    另外,冒句和引号一起出现时,句末点号一定要放在后引号里面,这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军婚”,可以不再按上面的方面进行推断,直接标号就行。

    先看下面的例句: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第一句中由于有冒号和引号同时出现,句末的句号毫无疑问地用在后引号里面。第二句中的引文由于紧挨着前面的“讲话、写文章”,除本身的意思不完整外,如果出掉引文后,整个句子的意思也明显不完整,所以这里的引文绝对没有独立成句,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面。第三句要特别注意“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后引号前后都不能用标点,因为这里根本不需要停顿。“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这一引文由于前面紧挨着“力求”,而且去掉引文后,整个句子的意思也明显不完整,所以它也不能独立成句,句末句号必须入在引号后。(由于这里的括号属句内括号,所以句号又应放在括号后面。)

    再看下面这句: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木桩。”

    “木根也”这一引文,一是它前面紧挨着“解释是”,二是去掉它以后,原文就成了“《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意思根本就不完整,所以引文肯定不能独立成句,这一逗号只能标在后引号外面。而“今俗话木桩”这里却不同,它既没有直接做整个句子的成份,自身的意思比较完整,前后也没有其它紧挨着的字词,去掉它以后,“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这一部分的意思也比较完整,所以它可以独立成句,句号应该标在后引号里面。当然,这里根据有冒号和引号同时出现这一特点,也可以直接将句号标在后引号里面。

    还有些引文,表面上看去差不多,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微小的区别,标点的标法也不完全一样。如下面两句:

    1、“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写出了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躁。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木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这两个句子引用的诗句,意思都相对完整,应该说都可以独立成句。但如果让第一句中的诗句独立成句,整个句子则显得过短,很不自然。而第二句如果也像第一句处理,整个句子又显得过长,同样也不自然。所以有时除了完全按规则处理外,还要看看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和感觉,只有做到表意清晰、停顿自然,才是最合适的。这也就告诉我们,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除了要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使用规则外,还在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