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10 16:02:27 来源: 作者: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好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永远都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源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导阅读过程,才能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增强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趣味性来源于对文本的深层探索。首先,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与文本有关的各种资料,如作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对这些往往有很高的兴趣。其次,作品中引用的古代诗词、典籍等,往往只是一句或几句,引导学生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并探究其内涵,一般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前人对文本的分析评论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红楼梦》粗看之下其味淡淡,但如果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名人对其中一些细节的解读,学生会兴趣大增:原来如此有韵味!
二、要注意阅读教学的层次性
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是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开阔的视野则更能有效地整合这些知识,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境界。
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后,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对文本进行赏析,必然会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在多次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慢慢形成。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也可以是对由老师主导的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探讨。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心得,不断地校正、补充、否定、肯定,逐渐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看法,这一过程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提高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仍不可忽视
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按课程目标向前、向纵深发展。
第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和内容。在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沿什么方向去读,读什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科学地拟定每篇文章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有所遵循,会提高学生阅读的效能。
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阅读过程中讨论的进程和深度。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学识有限,又似乎各有所据,往往会出现相持不下的局面。这时,教师应进行调节和引导,放任自流就违反了阅读的本意,结果会一无所得。
第三、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评价,影响和控制学生的阅读情绪。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课后的讨论,教师的相应评价,都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运用得当,可以激发他们阅读的信心和激情,引导阅读向高效的方向发展。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