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湘逾十分之一加分生出自一校

    时间:2010-07-08 08:12:14  来源:  作者:

  •  

      事件回放

     

      湖南省高考成绩日前揭晓。

     

      令人惊讶的是,高分考生中有不少竟然是“武林高手”,他们通过武术项目获得1020分的加分。这在娄底市尤为突出。在该市的一所中学,今年获得1020分加分的学生竟然占全省加分考生的11%。记者调查发现,当地一些学校,从高一时就开设各种体育培训班,让学生苦练加分项目,培训费高达两万到三万元。

     

      考生加分比例如此之高,培训费用如此昂贵,令许多考生和家长颇为疑惑:这样的高考加分是不是变了味儿?

     

      加分乱象为何越演越烈

     

      近几年,关于高考加分的议论和质疑不绝于耳。

     

      早在5年前,北京市“车模比赛挂钩高考加分”的消息就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人们对这种比赛的公平性表示怀疑,不少人指出,主办方无法监控制作过程,比赛和高考加分挂钩有失公平。

     

      去年,重庆考生民族成份造假事件成为新闻焦点。一位重庆市政协委员透露,北京大学去年录取的24名重庆考生中,有17人为加分考生,其中13人凭借“二级运动员”加分,4人凭借少数民族成份加分。而在一些地方,花钱就能买到“二级运动员”证书,这太不合理!

     

      乱象频发,严重损害了高考公平,也让人们对高考加分产生了“信任危机”。一些教育专家透过现象,开始对加分制度本身感到忧虑。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明确反对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不仅因为它已经成为了腐败的重要通道,而且在价值上也站不住。杨东平说:“一个人行善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追求特殊利益,三好学生在升学中获得加分,完全违背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原理,不应该把成为三好学生变成一个功利性的行为”。

     

      在他看来,高考加分政策越来越背离初衷,成为腐败的通道。他举例说,有学生的设计在全国比赛上拿了一等奖,但是招生办发现,作品和其家长的工作领域高度重合。还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在现实中容易被地方的权力部门控制。

     

      高考加分项目每年由教育部划定,各省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选择,决定权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事实上,加分制度的弊端也引起各地教育部门的关注。近年来,一些省级教育部门开始调整高考加分政策。(见“延伸阅读”)

     

      加分制度能否继续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加分制度的设计并没有太大问题,之所以引起质疑,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门加分”,信息不透明,权力少监督。尽管绝大多数享受加分照顾的考生没有问题,但只要有个别“弄虚作假”者被曝光,即便加分项目完全合理,也难免引发群众的质疑和担忧。

     

      针对高考加分中出现的种种不正之风,有人提出,高考加分已成为招生腐败的温床,应彻底取消;但也有人认为,个案的缺陷并不能否决制度的存在,加分制度需要的是完善。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高考加分,经是好经,但是被念歪了。他认为,从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看,对体育、艺术、学科特长生以及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加分,是为了修正高招录取凭卷面分数的单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考生的加分,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但在实践中,加分政策逐渐异化,同时滋生了腐败。”周洪宇说。

     

      在周洪宇看来,高考加分在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性,需要完善,而不是取消。为什么要加分?初衷是对弱势群体的倾斜。目前只能通过加分来实现,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子女加分都属于这个范围。真正的公平并不仅仅指机会平等,还有一个公正的问题。有人认为大家都不加分就是公平了,实际上这是对公平的误解。针对不少人提出的对高考加分实行问责的观点,周洪宇指出,不能笼统地谈问责和惩处。要分清楚责任主体是谁,如果不加区分,又会形成新的不公平。

     

      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对于高考加分制度,如果用“一刀切”的思维考虑问题,用“一棍子打死”的办法处理问题,未免失之偏颇,难免出现新的制度漏洞。

     

      减项就能杜绝造假吗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对于考试招生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据了解,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十几种,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加分规定却有近两百种,有些违背了国家政策。因此,不少专家提出,规范高考加分,首先应当规范加分项目,论证哪些该加,哪些不该加,使加分项目更加合情合理,更符合教育公平原则。

     

      对此,也有不少教育界人士指出,规范和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仅仅实行“瘦身”、减少加分项目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坦诚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否则,如果让群众对高考加分“雾里看花”,即便取消了某些加分项目,也无法让人对保留下来的项目完全放心。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工作要点提出,“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要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加强信息公开公示,进一步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

     

      一些专家建议,可通过高考加分听证会制度,逐步使高考加分变得更加“阳光”。河北省教育部门曾表示,拟考虑举行高考加分听证会,将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学者和媒体等参与,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样做,相信那些想通过弄虚作假获得加分的人,是很难得逞的。 (袁新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