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让教室布置“动”起来

    时间:2010-03-29 07:34:15  来源:  作者:

  •  

         西方学者杜威曾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可见,环境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学生时代的孩子们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就是教室,那怎样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如家的教室呢?笔者在平时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教室是学生的家,这个“家”如何装扮班主任没有决定权,班主任所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自主地美化教室。

    前些年,学校组织“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要求各中队进行班级书香氛围营造。我把这个任务全权交给了学生。整体布局统筹时,我让所有学生在借鉴、自创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讨论、评比,优化出最佳方案。具体布置时由学生自愿报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分工,对有相关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承担些任务。我的工作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几天光景,一间匠心独具,书香四溢,充满童趣的教室就呈现在众人眼前。在学校组织的评比中,我班荣获一等奖,孩子们无不为之欢呼雀跃。

        教室布置如果让班主任一个人去做,不仅费心费力,而且不一定适合孩子的胃口。班主任应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还能使学生明白教室布置的不易,懂得珍惜。除此以外,这一过程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欣赏能力、责任意识等。学生的参与度,除了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外,还得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弱,参与的程度应当低些。高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参与程度可以高些。

        二、使布置“动”静结合起来

      一般情况下,教室布置的呈现方式多以静态的平面展示为主,往往缺乏生气,没有动感,不能彰显孩子的个性。本学期的班级布置,孩子们一致决定以“飞得更高”为主题进行氛围的营造。在教室后墙壁上的设计上,学生都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动感才能与主题相呼应。于是他们就设计了这样的主体图案:一个小朋友站在云端放飞气球,气球和小朋友的手之间用毛线相连,系得松松的,悬在空中,当风吹来的时候,极具动感,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静态的平面展示能给人以稳重、幽静之感。但如果教室布置全部是静态的设计,则会给人一种平淡无趣、毫无生气的感受。如果能在静态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变化,设置一些动态情境,展现出一种飘逸姿态,使教室更有灵动的气息,这样会给人一种明快、热烈之感。不过在动静结合的空间设计中也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使其和谐统一,以静来突出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才能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心灵上的震撼。

        三、让布置内容“动”起来

      学期初我与孩子们约定好,这学期的教室布置将根据班级的发展情况不断进行更新,做到内容充实,品位高雅。学生是喜欢展示的,特别是小学生,每次批改日记时我都会从中精心挑选出一些优秀日记,定期张贴到班级优秀日记展示栏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日记变成了铅字时,都会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得手舞足蹈,写日记的劲头也日益高涨。

        教室布置如果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学年都不更换,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熟视无睹。常换常新不仅可以使学生克服审美疲劳,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变化可以是“更新换代”的定期大调整,也可以是一些小范围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当然,教室布置的调整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如当班级获得荣誉时,适逢重大节日时,某些学生取得明显进步时,都可以更换或增加一些新的布置,给学生新鲜感,调整他们的精神状态,使他们受到教育、鼓励、启发和熏陶。

      布置教室的过程,也是一个使学生受教育过程。如在布置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动”起来,定能有效发挥教室的功能,使学生对身处的环境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于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大丰市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