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改

  • 二类高中如何“破局”

    时间:2010-03-06 17:02:39  来源:  作者:

  •  

        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文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被当地老百姓习惯地称为“文安三中”,就是这所在当地排名第三的综合性高中,近两年来却一跃成为当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学校校长纪立伏告诉记者,文安三中是二类普通高中,兼办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管理难、成绩差、学生流失多等现象一时成为难以破解的课题。

        面对许多二类普通高中都要面对的难题,文安三中向课改要成绩,向教改要质量,稳步实施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破解理科课堂展示难题

        从借鉴山东课改经验出发,文安三中也将一节课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抓两头、促中间”,抓好预习和反馈,课堂上重点促进展示的推行。但是一段时间后问题出现了,由于文理科内容的不同,文科学生的展示相对容易,也比较精彩,而理科由于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学生在展示时比较困难,往往平淡无奇。

        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苏伯臣告诉记者,从年级组到学科组,学校曾多次召开会议研讨这个问题,也专门召开业务论坛相互交流。学校还十多次专门派出教师去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观摩课堂,交流求教。

        最终,他们从不同学科相互借鉴展示形式、重点问题分解环节展示入手,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方面,学校加大了老师们听课学习的力度,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尤其是理科老师要多进文科老师的课堂,学习文科课堂展示的方法和手段,借鉴文科课堂的组织形式,从中找到适合理科学科利用的好做法。

        苏伯臣说,比如地理学科的一节课,一名同学扮演“马可·波罗”,以其环游中国来贯穿课堂始终,让每一个同学在故事和情境中学到了知识。借鉴这一方法,物理学科中的“牛顿定律”、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故事等,都可以架设出一个人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效果自然比以往的要好。

        另一方面,他们对理科学科的展示环节进行了分解。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授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把理科不易展示的内容进行分解,分层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步或一个层次的问题,各小组彼此联系,彼此牵制,有分工更有合作,分头展示后,完成汇总就是问题的完整答案。

        苏伯臣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些不好解决的理科问题变得容易了,同学们都敢于去碰难的大问题,并且坚持做下去,也不再望题生畏了。

    不要为了展示而展示

        一直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学校教研处主任姚亚建告诉记者,很多老师容易走上“为了展示而展示”的误区,光挑精彩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展示,甚至展示前像演出一样进行“彩排”,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目标实现。

        为了避免教师走上这一误区,学校减少了课堂中的大展示环节,增加了小组内的小展示,尤其鼓励形式多样的小展示出现。

        首先,他们增加了小组内的各种小展示。导学案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掉,各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统一安排大展示,对于理科个别重点、难点问题,还由老师直接安排展示任务。

        其次,开设了课余时间内的小展示。各班开设一个“答疑天地”,按科目分成六块,每科下挂一个小平板夹。凡是上课没有彻底弄明白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写好夹在上面,等待其他同学给予书面答疑。

        另外,他们还充分利用晚自习,利用每一块黑板进行展示。学校要求每天的晚自习不允许组间讨论问题,但可以组内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放到课间去解决。后来他们发现课间只有十分钟,如遇问题多或问题复杂,组内讨论根本无法解决。

        他们想到了各个教室的黑板。如果某个小组内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小组成员就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若其他小组可以解决此问题,则派代表给出解答。姚亚建说,如果遇到黑板上的问题各小组都不能解答的情况,则任何人都不允许擦除,并且要在后面画一个大大的问号,示意等待该任课老师给予解答。

        “如果每一块黑板上都是满满的问题和答疑过程,则恰恰说明了晚自习效率的提高。”姚亚建说。

    改革从优势学科入手

        对文安三中的学生而言,从整体上提高成绩相对困难,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蹩脚”学科。因此学校就从优势学科入手,开始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和英语是学校的相对优势学科,他们就从两个学科的作文和写作入手,强化学生的素材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方面,学校规范学生的书写要求,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他们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名篇名句,英语和语文两个学科要各达到每日一篇,同时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任务。

        另一方面,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文安三中以语文学科的作文课为依托,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将课堂展示形式引入了作文课。他们要求语文教师提前一周将下一周要完成的作文题目以作文提纲导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各个小组,让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进图书馆、上网浏览、相互讨论等途径提前组织好和作文有关的素材,然后按照作文指导提纲上的任务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形式,自主安排下周作文课上本小组的展示。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各小组可以通过话剧、小品、朗诵、辩论、歌唱、快板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演绎作文课的主题。在两节连上的作文课的前半节课时间中,由语文老师对各小组的表演展示进行主导策划,同步进行点拔和总结,同时对展示中好的事件例子、人物素材进行汇总。

        姚亚建说,现在写作文,每次作文课活动都有目标、有计划、有任务、有分工,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共享,作文素材得到了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试能力得到了提高。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实现快乐地学习。

    ●今天要和昨天比

        “及时反思,即时反思,今天要和昨天比,老师要和学生比。”文安三中结合实际情况,把借鉴山东经验开展的反思会分为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周反思。每周二学校各年级组要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前年级组要组织进行周反思。每位老师要对上一周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交流好方法,并书面完成周反思心得,年级组统一存档。对于行之有效的反思内容还将进行物质奖励,并在公示栏公开展示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日反思,即随时随地进行反思。学校要求教师在坐班时对即时出现的课改问题进行反思讨论,要求备课组长每天对组内反思内容进行汇总提炼,于每周五下午上交年级组。为了保证即时反思能够人人共享和交流,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下课后,都要把该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课上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的困惑感想等,写在各教研组办公室内的黑板上,保证组内所有老师都能及时看到。

        苏伯臣副校长说,通过这样及时和即时的反思,每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漏掉,今天和昨天有对比,此时与彼时有对比,老师有进步,学生更受益。

        “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及各自的特长和闪光点,克服二类高中学生中出现较多的自卑心理,是我们课改的出发点。”纪立伏说,文安三中改革的目的是达到每一位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的效果,在使每一个学生都取得明显进步和良好成绩的同时,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