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3-10 14:14:50 来源: 作者:
前不久,中国校友张磊向母校耶鲁大学捐赠888万美元,引起广泛关注。国人震撼不小,有人甚至给其扣上了忘本、不爱国的帽子。
事后,张磊通过媒体发表了《我为什么捐钱给耶鲁大学》的自述,其中写道:“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不难看出,感恩和给予的精神,是张磊捐款给耶鲁的重要动机。
人们常说:只有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一个人如此,一家企业如此,一所学校同样如此。笔者以为,母校之于学子,犹如母亲之于孩子,必须坚持以爱为核心,做到无私无隐、大爱无疆,慷慨给予、不求回报,才有可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才有可能在学生心中培育知恩图报的种子,收获反哺教育的果实。
拿耶鲁大学来说,作为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它的经费主要依靠校友捐款(有资料显示,耶鲁大学的校友捐赠率高达40%),并将校友捐款全部用在了学生的身上。这种无私给予的精神,促使不少校友事业有成后,再回过头来反哺母校,并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张磊就是在这种给予精神的恩惠和感召下,才如此慷慨地给予母校巨额捐赠的。
反观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虽不缺少感恩教育,知恩图报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平时强调更多的则是回报,学生学成之后对家庭的回报、对学校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而忽视了给予,学校对社会的给予,对学生的给予。要知道,“欲取之应先予之”,给予是双向的,先有滴水之恩,方有涌泉相报。倘若一所高校,没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精神影响,没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就很难获得学生的身份认同,很难求得学生的知恩图报。即使我们的一些高校在校庆时,也有校友捐赠,但这种回馈是短暂的,微乎其微的,与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因此,面对中国留学生向国外大学捐赠巨款之举,我们的高校在气愤和羡慕之余,不妨学学耶鲁的给予精神,扪心自问,我们给予了学生什么?我们改变了学生的一生吗?这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修正和完善的关键所在。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86号